中醫四海

中國有四片領海,是相通的,由北至南為渤海、黃海、東海、南海,這樣天地宇宙大周天的概念,在中醫人體小周天也有對映的想法,《靈樞․海論》提及中醫生理的四海:「人亦有四海,十二經水。經水者,皆注于海人有髓海,有血海,有氣海,有水穀之海,凡此四者,以應四海也。」「胃者,水穀之海,其輸上在氣街,下至三里;衝脈者,為十二經之海,其輸上在於大杼,下出於巨虛之上下廉;膻中者,為氣之海,其輸上在於柱骨之上下,前在於人迎;腦為髓之海,其輸上在於其蓋,下在風府。」(1)

女性肝癌患者腹水嚴重,服用中藥完帶湯加減方後,大量腹水由陰道瀉出,需頻換衛生棉。完帶湯健脾燥濕,疏肝理氣,原是脾胃不能化濕,而造成帶下的治療之方,這是水穀之海通血海的表現。而患者服用後腹水由陰道大量直瀉而出,連通管道應該不只是單一的,經由輸卵管或其它方式都有可能,是故中醫認為輸卵管不僅是女性生殖系統,除非必要,體內可以通的管道都應維持通暢為佳。

血崩的病人經超音波檢查,子宮內膜已經變薄,應該會漸漸血停卻仍崩不止,吃西醫止血藥也止不住,中醫認為是氣不攝血或陽虛不能存陰,所以血流不止,而子宮內膜只是看得到的影像,看不到的是血海,關後(臍下)是血海的大本營,十二經水皆注于海,內膜雖然變薄了,血仍續崩多日不止,血的來源是血海,不是子宮內膜。

子宮內膜太薄怎麼辦?吃排卵藥的病人擔心內膜太薄,囊胚無法著床順利生長;試管療程進行到一半,西醫給藥仍無法使子宮內膜變厚,只好先放棄這次療程。中醫認為體陰用陽,西醫給藥黃體素、雌激素是陽,子宮內膜材質是陰,若患者的血海不足、水穀之海不支援,則體陰不足,給再多陽也是無效。這樣的患者可以先中藥調養後再試孕,或是西醫同意,在療程前或療程中服用藥水,快速養厚內膜,療效很好,仲景的當歸芍藥散或當歸散是很好的選擇。

俗話說生一個小孩笨三年,到底有沒有科學根據,網路上有不同的說法。臨床可以見到試管療程才開始給藥、尚未植入就開始反應變鈍的患者;這是因為血旺才能養胎,懷孕的過程及西醫給藥,都會讓血流集中到子宮體,因為血海髓海相通,快速集中導致髓海匱乏一時不夠使用,才會有這個現象。經期會頭暈頭痛亦是同理。有些人可以很快調整回來,甚至感覺沒差,大多數是年輕、健康的患者,年紀大、貧血或平常已經耗用腦力過度的女性就比較吃力了。髓海不足的用藥視脈象而定,左寸上少陰微細或短澀,可以用補火湯或歸脾湯,若呈細數,天王補心丹療效明顯。經期頭暈頭痛,脈弦虛大,加味逍遙散是常用的藥方。若在孕期,尤其是懷雙胞胎的孕婦,妊娠常服當歸芍藥散或當歸散,即易產、胎無苦疾,對媽媽產後的恢復也好。

根據統計大約2/3的孕婦在懷孕過程中會有氧氣不足的現象,覺得呼吸急促、胸口鬱悶、費力喘息等症狀,常常覺得缺氣,要刻意的大大吸一口氣才舒服(2)。除此之外,臨床也有一到經期就抱怨胸口悶的病人,就中醫的觀點來看,這是因為血海氣海相通,腎水經一陽的能量溫煦轉化為氣上升至胸中氣海,「氣生於腎水,而上主於肺」(3),乙癸同源,若肝血腎水消耗過度,則胸中氣悶不足的症狀便會產生。也有病人症見肺積水,而原因出在腎,諸如此類,《金匱要略》腎氣丸,顧名思義,若診脈右關沈緊,是胸悶可以使用的藥方。

四海名符其實而各有所主之功能,其過與不及的病理現象在《靈樞․海論》寫明:「氣海有餘者,氣滿胸中,悶息面赤;氣海不足,則氣少不足以言。血海有餘,則常想其身大,怫然不知其所病;血海不足,亦常想其身小,狹然不知其所病。水穀之海有餘,則腹滿;水穀之海不足,則飢不受穀食。髓海有餘,則輕勁多力,自過其度;髓海不足,則腦轉耳鳴,脛痠眩冒,目無所見,懈怠安臥。」過與不及皆為病理現象,勿以過而自喜,亦應調整為佳。

《素問․上古天真論》:「女子七歲,腎氣盛,齒更髮長;二七而天癸至,任脈通,太衝脈盛,月事以時下,故有子;三七,腎氣平均,故真牙生而長極;四七,筋骨堅,髮長極,身體盛壯;五七,陽明脈衰,面始焦,髮始墮;六七,三陽脈衰於上,面皆焦,髮始白;七七,任脈虛,太衝脈衰少,天癸竭,地道不通,故形壞而無子也。」(4)

五七由陽明脈衰為始,是水穀之海的衰退,常見腸胃功能不佳的患者四十初歲即亂經、停經,未必是卵巢功能的早衰,而是陽明脈衰、水穀之海的短少,無法再支援血海的豐盈以及荷爾蒙的生成。因此更年期的保養跟青春期一樣,要注重脾胃的養護,飲食忌生冷寒涼、暴飲暴食、麻辣和冰涼交錯,傷害脾胃沖和之氣。否則陽明脈衰再至三陽脈衰,最終任脈虛、太衝脈衰少,則血海短枯地道不通,月經停。脾胃是後天之本,水穀之海的衰退,先是血海枯竭,進入更年期,而氣海不足,少氣懶言;髓海不足,眩暈耳鳴、健忘痴呆,老年期症狀陸續出現,漸漸一併衰退。

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,後學不敏,得到達一定的年紀之後,內經才能讀得益發有滋味。僅就讀書心得及有限的臨床經驗,整理歸納,提供同道參考。醫學的傳承,是源自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本文引用:

1.黃帝內經《靈樞․海論》

2.楊濬光醫師《媽媽好孕 寶寶才好運》所以文化2012 P160

3.清․唐容川《血證論》陰陽水火氣血論

4.黃帝內經《素問․上古天真論》

(原載於2018/12/25)

分類: 醫理闡述,標籤: 。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