茯苓和豬苓

茯苓甘平淡滲,生長在松樹下;豬苓甘苦平,生長在楓樹下。兩者同為多孔菌科真菌的乾燥菌核,長年感地下陰濕,卻不會潰爛腐敗,可知其性卻濕。兩藥寄生的樹種不同:松為陽木,挺拔勁正寒冬蒼翠不凋;楓為陰木,柔弱易搖至冬轉赤即落,生長形態有顯著差異,故茯苓和豬苓兩者雖同屬菌核形質相似,然得木之餘氣不同:茯苓屬陽,治停蓄之水不從陽化;豬苓屬陰,治鼓盪之水不從陰化(1)。

西方醫學重剖視、究形質,藥理分析非常精細:茯苓成分為β茯苓聚糖、麥角固醇、蛋白質、卵磷脂等;豬苓成分為多糖類、麥角固醇、粗蛋白、醚溶性物質等(2)。再進一步研究這些物質的各種作用:利尿作用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有抑制作用、可合成多糖體增強身體的免疫能力等(3)。這樣的切入點,與中醫藥理的想法截然不同,好比一對雙胞胎,自出生起便由不同的人家收養,西醫會細究其形質DNA,中醫會觀察他們的生長環境研究其氣質不同。兩種方法雖異,卻各有其理。

   以治療胃酸為例,持脈在右關內側有明顯的顆粒滑而上逆,大多使用半夏和茯苓搭配(4)。有些病情只在胃裏停蓄搖晃,有些酸水則鼓盪上犯屢屢至咽,兩者的逆勢有別,用藥亦有別。半夏辛平主下氣,能啟離火中一陰之氣而下,使氣不自中焦逆。然現多用薑製半夏性味辛溫,故酸水多脈勢強熱較盛時,酌加車前子(5)甘寒從中焦導水而下;鼓盪酸水時常上犯則可考慮去茯苓改用豬苓;脈勢更強熱勢更盛時,常見於懷孕初期的孕吐酸水上犯,則考慮去半夏改用甘而微寒的竹茹,症狀能較快速改善。然而熱盛孕吐酸水為什麼不用豬苓,因為豬苓有股臭味,孕婦聞了更想吐。至於溫病學家強調半夏為妊娠禁藥,倒也未必,脈證辨識精確便可合宜選用,臨床上孕吐的案例,半夏還是用得比竹茹多些。

茯苓結在松樹底下,有時候挖出來比一張飯桌還大,像一面鏡子,又多長在雲南省的原始森林裏,所以有些醫師開方會寫鏡苓或雲苓(6)。台中孔廟的大成門旁邊,有二顆很美的楓樹,因為氣候溫暖終年常綠不凋,其樹的姿態倒像是松樹般地挺拔了,樹能長得好的地方磁場就好,幾十年的大樹了,真令人好奇樹下是否也結有豬苓呢~

醫學的傳承,是源自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本文引用:

(1)清․鄒澍《本經疏證》豬苓

(2)林景彬《常用中醫藥理與應用》

(3)姚香雄《一藥治一病》

(4)張老師課堂講述

(5)陳榮洲醫師研討會講述

(6)張步桃《張步桃談植物養生》

(7)松樹圖片:http://www.nipic.com/show/1/62/3977064k08e7552e.html

(8)楓樹圖片:http://www.jjwxc.net/onebook.php?novelid=1473821

(原載於2015/02/23)

分類: 中藥心得,標籤: 。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