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醫案

病人是65歲的男性,高度近視,兩目皆做過白內障手術。因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,100年3月24日在台大醫院注射第一次的抗血管生長因子。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一種隨著年齡的增長,逐漸出現視網膜中央部位的退化。視覺上漸漸出現視物變形,最終造成視力喪失。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可分為乾性和濕性兩種類型。乾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並未形成脈絡膜新生血管,通常對視力影響較小,但時日一久,仍有惡化為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可能。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可能因脈絡膜新生血管產生黃斑部水腫、出血等現象,造成視力嚴重減退。注射抗血管生長因子是目前較新的療法,優點是直接作用於不正常的新生血管,較不會像雷射或光動力療法 ( PDT ) 可能傷害到週邊正常組織,也較不會有過度的瘢痕形成,視力進步的機會較大。抗血管生長因子抗體,原本主要用於治療大腸癌,約在五年多前開始用於黃斑部新生血管病變。

病人於2月13日前來就診,右眼預計在2月24日進行第四次注射。眼科的望診是不能免的,個人習慣是五輪望診配合脈診,八廓則不採用。右目血絲瘀斑,左目赤脈怒張。脈診則是心下痞明顯、眼點躁數,籠罩著心下痞且一直延伸到右關,指下有整片異常的觸感,問診最近是否有服用特殊的健康食品或藥物,果然,由於眼科醫師建議要補充葉黃素和魚肝油,所以病人最近開始每天吃,而且一天吞四次魚肝油,由脈診很明顯地判斷吸收代謝不良,囑魚肝油暫停服用,多由天然食物中攝取營養即可。開方三黃瀉心湯加活血化瘀藥加枸杞、菊花、金銀花。

2月27日回診,病人帶了檢查報告,尿蛋白、潛血,膽固醇、三酸甘油脂過高,還有脂肪肝,這種情況下服用魚肝油,未蒙其利先受其害,還好病人停服用後二周,指下異常浮部的濡軟感已消失。3月5日回診,自述已回台大檢查注射後眼內正常,並提及活血化瘀藥”川芎”應該對此症有幫助。診所位於新竹科學園區旁,這邊的病人群醫療知識很不錯,而且善用網路,常有病人會上網搜尋相關資料,再來與醫師討論。的確網路上有此資訊:「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公布100年度中醫藥研究成果,其中中草藥治眼疾上,有新的發現,具活血去瘀效果的川芎,動物實驗中顯示,可改善視網膜缺血與青光眼,未來可能用在治療老年黃斑部病變甚至是腦中風。」然而,針對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,活血化瘀藥得有更好的選擇,我的選擇是”川七”,川七現在很貴很難買到好藥材,但是此症的活血化瘀藥非它不可,紅花、丹參、赤芍、川芎都不夠好,因為只有川七可以活血化瘀兼止血,是唯一出血性病症可以用的。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血管增生、異常出血,使用其它的活血化瘀藥恐有副作用。這不是個人的用藥經驗,是參加研討會時,善治腦中風的中醫前輩苦口婆心一直叮嚀的,出血性腦中風唯一可以用的活血化瘀藥是川七。我們這種在中醫界算資淺的醫師,前輩的經驗都要多聽多學,才能提升辨證用藥精準度,避免誤人。也還好診所老闆憑著祖父輩留下來的人脈,我們能買到很好又不算太貴的川七,所以前半段症狀治療期,我是開方三黃瀉心湯加川七煎煮水藥。

 病人繼續回診,才知道原來他是頗有名氣的社會文化工作者,曾經締造許多功績和記錄,也經營一個很豐富有意義的部落格。4月9日回診,右目出血症狀已緩解,餘留淡淡的瘀斑,左目的赤脈橫絲仍明顯,由目內眥連至瞳仁,雖不怒張但仍紅。診其脈右手眼點有縱向短脈、脈弦直上下。《靈樞.論疾診尺篇》:診目痛:赤脈,從上下者,太陽病;從下上者,陽明病;從外走內者,少陽病。前半段症狀治療是治其標,病人覺得服用中藥以後,視力平穩狀況良好,只是睡眠不佳偶有惡夢,也擔心左眼將會步右眼的後塵,所以接續的治療是針對病因治其本。病人長期從事社會文化運動,工作勞心傷眼力,雖有佳績但不免在過程中累積挫折和怒氣,少陽之火上衝,久而成此疾,病人也自述在雙目白內障開刀後,國外旅遊曾直視太陽觀天象的不當經驗。故囑放寬心情戒怒氣,眼睛適當休息,多攝取對眼睛有益的天然食品,開方水藥小柴胡湯,科中則隨症調整。

    個人以為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,有眼睛癌病變的意涵在,血管細胞不正常的增生就是癌化的徵兆,所以現代醫學也是挪用治療大腸癌的藥物,而使用於眼科。要做幾次的注射才能真正穩定病情,其實沒有定論,前三次有健保給付,病人說醫院裏也有已經做第九次注射的病人。眼睛那麼小的區域範圍,每次治療要打針,血管攝影檢查也要打針,這樣的治療有點辛苦。西醫說這是不會好的病,須頻繁的長期追蹤治療。中醫治療是希望穩定病情不令復發,讓人體能和癌化細胞和平共處,依這位病人的脈象,有好轉穩定,但也還沒有完全平和下來,仍須治療一段時間,先將醫案記錄下來供有需要的同道參考,中醫治療只需要把脈服藥,費用也比打針便宜,是可以考慮增加的治療方案。照片是5月14日照的,經病人同意而隨文刋登,右目的瘀斑較淡,左目紅絲也轉淡紅色。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疾病是造成失明的主因之一,年輕人高度近視也容易造成黃斑部病變,現在的人營幕看得多,電視電腦電影手機GPS等,大家要注意眼睛也需要適當的休息。

(原載於2012/05/19)

分類: 臨床應用, 中醫五官科,標籤: 。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