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膠

我的一位高中同學是台大婦產科醫師,年初在line上聊到,她去山東旅遊時買了些阿膠,連續服用一段時間後,每年春天必犯的慢性鼻竇炎居然不發作了。這引發了我極大的興趣,提到阿膠這味藥多半會直接浮現養血止血,是否這樣的既定印象,讓大家忽略它蘊藏了更靈活變化的藥用本質呢。

《神農本草經》:氣味甘、平。主心腹內崩,勞極,洒洒如瘧狀,腰腹痛,四肢酸疼,女子下血,安胎。久服輕身益氣,一名傅致膠。

    仲景方中阿膠出現了11次:炙甘草湯、黃連阿膠湯、豬苓湯、膠艾湯、白頭翁湯加甘草阿膠、溫經湯、膠薑湯、大黃甘遂湯、黃土湯、鱉甲煎丸、薯蕷丸。這些方的特色:炙甘草湯脈結代心動悸;黃連阿膠湯和豬苓湯是少陰挾火熱化常用方,少陰病脈微細,微是神失細是精失,膠類藥材如阿膠、黃明膠、白膠、龜鹿二仙膠等都屬補精的藥;這三個方的臨床應用脈位也相近。膠艾湯到大黃甘遂湯這五個方是《金匱》婦人篇的專用方;先便後血黃土湯;鱉甲煎丸治瘧母;虛勞諸不足薯蕷丸。仲景這11個方已經涵蓋了《神農本草經》談到阿膠的所有主治。

後代醫家有更進一步的發揮,補肺阿膠散是宋朝兒科專家錢乙的名方,此方以阿膠(蛤粉炒)為補肺的君藥,現雖因方中包括馬兜鈴而禁用,仍是很值得探討的應用。陳修園《神農本草經讀1803AD(1):阿膠以阿井之水,入黑驢皮煎熬成膠也。《內經》云「手少陰外合於濟水,內合於心」。又云「毛皮者,肺之合也。」以皮煎膠,故能入肺;味甘無毒,得地中正之土味,故能入脾。勞極氣虛,皮毛洒洒如瘧狀之先寒,阿膠入肺補氣,故能治之。關於阿膠的入肺之說,李時珍有不同的看法,《本草綱目1578 AD(2):阿膠補肺血阿膠大要只是補血與液,故能清肺益陰而治諸證。縱觀歷代醫家對阿膠的陳述,雖說我們在仲景方中沒見到阿膠補肺的用法,但後代醫家顯然是支持的。

阿膠這味藥的重點在於阿井水,北魏․酈道元《水經注》(2)東阿有井大如輪深六七丈,歲常煮膠以貢天府,其井乃濟水所注,取井水煮膠,用攪濁水則清。故人服之,下膈、疏痰、止吐,蓋濟水清而重,其性趨下,故治淤濁及逆上之疾也。靈胎《神農本草經百種錄1736AD(3)阿井為濟水之伏流,濟之源為沇水,自沇水以至於阿井,伏見不常。若《夏書》所謂溢為滎,出於陶邱北三百里,泉雖流而不上泛,尤為伏脈中之靜而沉者,過此則其水皆上泛成川,且與他泉水亂而不純矣。故阿井之水,較其旁諸水重十之一二不等。人之血脈,宜伏而不宜見,宜沉而不宜浮。以之成膠,真止血調經之上藥也。

  個人以為寫阿膠最入神的還是鄒澍,《本經疏證1832AD》(4):濬血之源,潔水之流。不從入何臟所以主治的角度來談論藥物,則藥物本身的特色更能夠靈活運用。阿膠的本質就是填補濬潔腎水(),圖片(5)正可示意濟水之伏流,與圖中不同的是其歷千里不與他水混,至山東欲出海時,掘為阿井水。下生腎水上主於肺,故能治相關諸證。由諸醫家之釋意而臨床應用於鼻過敏患者:勞極氣虛,皮毛洒洒如瘧狀之先寒,所以吹風即嚏,嚏為雷龍之火上逆,診其脈細,以阿膠補之,腎水足則龍在淵,雷龍之火不上泛故嚏明顯減;且性重趨下,陽入於陰,勞極不得寐亦解。但比較適用在涕少的患者,嚏涕皆多的病人雖嚏大減,但涕不減。

因為濬血之源,潔水之流,正可以解釋大黃甘遂湯方中用阿膠,治水與血結,俱結在血室。《本草綱目1578 AD》也指出:一切血痛,補血活血,當歸、阿膠、川芎、甘草。因此很多本草書籍把阿膠歸在養血止血的範圍,或以入心、肺、脾等的方向來講阿膠的主治,若是熟記死背,反而是侷限它的應用了。

慈禧太后是靠阿膠安胎順產的,前不久的戲劇甄環傳又炒熱了東阿阿膠,所以很多餐廳推出阿膠藥膳,稱之養顏美容,因此造成阿膠價格上漲。其實阿膠 價昂又不好吃,想要補膠原蛋白,台灣隨處可買的便宜豬皮,做成豬膚湯,好吃效佳,還是把有特色的藥材留給需要治病的人吧。況且「美」的定義有很多種,每個領域都不同,明星藝人是一種美,法相莊嚴是另一種美,能夠伸出援手來幫助別人的人都很美。我們身為治病的醫師,果真能幫助病人改善病情,那就是男的帥女的美了,並不需要打扮裝飾注重外表,少了很多麻煩事呢。

 醫學的傳承,是源自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本文引用:

(1)清․陳修園《神農本草經讀1803AD》阿膠

(2)明․李時珍《本草綱目1578 AD》阿膠

(3)清․靈胎《神農本草經百種錄1736AD阿膠

(4)清․鄒澍《本經疏證1832AD》阿膠

(5)陳祈宏醫師:1031022中醫睡眠人體運作自然論示意圖

(原載於2015/07/04)

分類: 中藥心得,標籤: 。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

發佈留言